扑下身子听民声  对症开方解民忧_世界新要闻

时间:2023-04-12 12:01:16 来源:福州日报

鹤上镇开展“护河爱水、清洁家园”行动。(鹤上镇供图)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路不通,孩子上学要绕道;老人行动不便,为吃饭发愁;卫生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不解决,村民的幸福感上不去……一揽子问题清单在手,如何解决?

今年以来,长乐区委、区政府大力推行“三问于民”工作法(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、问效于民),鹤上镇在全区率先制定《关于开展“三问于民”主题活动实施方案》,成立领导小组,开展“五个一”主题活动(召开一场民情恳谈会、组织一次民意大走访、制定一份民愿微清单、落地一批民生好项目、形成一套长效机制),党员干部扑下身子、深入基层,访民情、听民意、解民忧,变一揽子问题清单为服务清单,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

问需于民

任务清单变需求清单

民情恳谈会、民意大走访、民愿微清单……鹤上镇“问需于民”,通过多种渠道,广泛深入一线,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,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,做到听民声、察民情、知民意。

“九头马后门的小路灌木丛生、坑洼难行,急需拓宽打通,方便孩子们上学”“九头马周边的环境应该再提升,为旅游发展创造条件”……去年底,岐阳村连续召开3场民情恳谈会,每场恳谈会到场的企业家、乡贤、村民代表都有80多人。现场氛围热烈,大家围绕村里的民生热点难点踊跃建言献策,镇村干部一一登记,并制成表格。今年春节,镇村干部再次同村民深入交流,以召开座谈会和入户等方式宣传九头马古民居保护开发、提升周边环境的重要性,获得超过八成村民支持。

“传统的蘑菇种植污染环境,希望改变现状”“现在种蘑菇的收益不好,希望村里能帮我们想想办法”……在新览村,针对蘑菇房提升改造问题,镇村干部举行村民座谈会,收集民愿,制成“微清单”。“微清单”里的一项项村民诉求,记录在工作本中,上到村委会的墙上,变为镇村干部明确的工作方向。

“市场可以改得时尚些,我们愿意出资”“村道年久失修,应该进行拓宽改造,村里资金不足,我们捐”……今年正月初二,白眉村召开新春座谈会,村干部总结去年工作、提出新一年的工作计划。围绕市场改造、道路提升、老人文化中心建设等,五六十名乡贤企业家现场分享经验、畅谈想法。根据村民需求,白眉村今年着力推进一批民生项目。

年轻人外出打拼,老年人在家怎么生活?东平村干部开展民意大走访,走街串巷、进村入户,倾听老人心声。“年纪大了,腿脚不利索,每天为买菜做饭发愁”“部分村居开设了长者食堂,我们村何时能够开长者食堂”……走访中,老人们抛出一个个问题,村干部铭记于心。

鹤上街和沙京街等区域的农贸市场,一度出现占道经营、自行搭建雨棚、车辆乱停放等情况。仙街村、沙京村开展民意大走访后,梳理群众反映问题,将旧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列入年度重点民生项目。

经过深入走访,镇村干部还与生活困难户、信访重点户和矛盾纠纷户面对面交流,摸清他们的需求。

鹤上镇村干部扎进一线,了解群众所需、所盼、所求,把工作做进群众心坎上,将任务清单变为群众需求清单、心愿清单,更好地增进民生福祉。

白眉村召开乡贤、企业家座谈会。(鹤上镇供图)

问计于民

“土办法”变“金点子”

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,要符合群众利益。鹤上镇认真倾听群众呼声、意见、建议,集聚办事合力,实现目标一起定、办法大家找、事情共同干,让群众的“土办法”变为“金点子”,将众人的智慧变为正确的决策。

岐阳路如何改,资金不足怎么办?在镇村召开的恳谈会上,企业家、乡贤、村民代表出谋划策,建议岐阳路改成能让车辆通行的柏油路,资金方面则发动民间集资。建议很快得到大家支持,企业家陈钦洋带头捐款100万元,其他人也积极跟进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共筹资约400万元,解决了修路的资金难题。经过3个月的建设,岐阳路在今年春节前竣工通车。今年,鹤上镇还将提升九头马周边环境列入议事日程,组织观摩学习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,加快推动房屋整片出租、土地流转,加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。

走进新览村,一间间蘑菇房实现华丽转身,变成艺术家的乐园——文化创意园。创意园内,摄影基地、音乐馆、美术馆、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一应俱全,不仅提升了内涵,也为村里的产业振兴注入文化活力。这是镇村干部汇聚民意、听取民声的结果。蘑菇房进行招商,用于出租,既保证了村民收益,也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。

番薯作为青桥村的特色农产品,村民期盼着能延伸产业链,对番薯进行深加工并销售,增加收入。顺应村民心愿,鹤上镇指导青桥村建设了红薯示范基地,通过农业农村部门指导、村委会组织、村民管理的模式,将青桥村的番薯品种从最初的几种发展到如今的上百种。村民联合成立青桥陈振龙番薯农业专业合作社,收购本村的番薯进行加工、销售,不仅解决了番薯的销路问题,也打响了番薯品牌。青桥村还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,修缮陈振龙故居和陈振龙纪念馆,让番薯文化成为青桥村的“金名片”。

在东平村,万年青长者食堂热闹开业,老人就餐的意愿变为现实,食堂公益的运营模式及可口的饭菜,正是基于老人的需求逐步提升而来,此前,村里组织老人尝味道、提意见,配置何种饭菜由老人说了算。第二家长者食堂选址在哪?镇村干部征求了老人意见,一致决定落地在环境好的新览村,让长者食堂不但开到老人的“家门口”,更开到老人的“心坎上”。近日,第二家长者食堂也建成投用。

在白眉村,2020年,进村道路完成“白改黑”,出行体验大幅提升;2021年,农贸市场完成升级,不再脏乱差,旧貌换新颜;今年,村里的老人文化中心实现升级,配合村里引进的专业社工力量,将为老人提供互助性关怀,大大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。如今,白眉村形成党员干部、乡贤、社工、村民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参与的“五社联动治理机制”,将“服务于民”落到实处。

鹤上镇开展关心关爱困难群众行动,区领导、镇领导、包村工作队及大厝村干部定期到困难村民家中走访慰问,想办法帮助困难村民解决一部分的旧房改造资金。

鹤上镇围绕“民”字、紧扣“实”字,对村情民情进行摸底,广泛收集群众需求,动态掌握村情民意,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、解难题,以行动回应民意,以实效赢得民心。

问效于民

群众变身验收员

群众关心的民生事落实情况如何,还需群众来检验。鹤上镇将工作落实成果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,让群众变身验收员、裁判员。

一公里长的岐阳路,串联起7个村,方便了村民和孩子出行,企业家、乡贤、村民都竖起大拇指称赞。一名企业家看到便民工程得到高效落实,又向村里捐出100多万元。“我们出行更方便,孩子们的上学路也更便捷安全。”看着改造后的柏油路平整宽阔、两旁绿意盎然,村民陈本海感慨地说。

“没想到,蘑菇房也能变成富有特色的文化创意园,不仅解决了蘑菇种植带来的污染,也为村庄带来人气与活力。”村民陈依伯说。蘑菇房的蝶变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,村民靠租金有了稳定收入,村财收入也由原来每年的10万元增加至50万元。

中午时分,东平村长者食堂开餐了,一盆盆热腾腾的家常菜端上桌,老人们坐在餐椅上一边品尝着美味可口的饭菜,一边聊家常。“今天的免费午餐很好吃,很合我们老人的胃口,今后不用为吃饭犯愁了。”村民王依姆说,有了免费的食堂方便很多,在外打拼的子女不用再担心老人的饮食问题,能更安心地工作。

回到白眉村,看到村里铺上柏油路,农贸市场干净整洁,老人们聚在文化中心开心地聚在攀谈,乡贤王爱钦再次捐出50万元。“每次村里有需要,乡贤总是冲在前头。王爱钦不仅每次带头捐资,还发动熟识的乡贤一起为家乡的建设出力。”白眉村党支部书记王云璋说。

除了乡贤,白眉村的社工、党员志愿者也是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。他们每周都走进结对帮扶的孤寡、困难老人家中,测血压、话家常、打扫卫生,用实际行动关爱老人。

市场环境提升了,人居环境改善了,村民拍手叫好。“路面、房前屋后保持干净整洁,来之不易。各村推行人居环境积分制,发动大家共同参与,做好卫生。镇村还定期开展‘护河爱水、清洁家园’行动,全力改善村庄环境。我经常看到,镇村干部、志愿者在村居的主干道、农贸市场、河道周边清扫垃圾、巡河护河,用行动守护村民的幸福家园。”仙街村村民陈孔化说。

区、镇、村三级的慰问帮扶,不仅提升了生活困难村民的幸福感,也拉近了干群关系。“政府处处为我们着想,让我们很感动。”近日,区、镇、村干部入户回访,生活困难户握着他们的手道谢。

问效于民,鹤上镇让群众更信服、更满意,形成全民共谋共建、共管共治、共评共享的局面。

下一步,鹤上镇将把开展“三问于民”主题活动探索出的好经验、好做法,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,形成长效机制,使“三问于民”主题活动经常化、制度化、长效化。(记者 余少林 林奕婷)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亚洲文旅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22870号-9   联系邮箱:553 138 779@qq.com